為落實《張掖市推動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若干政策措施。
一、堅持項目引領
1.積極爭取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現代種業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省級現代寒旱農業等項目,實施好肉牛增量提質行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糧改飼等項目,發揮政策資金引導作用,帶動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2.利用好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等資金,把牛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列入年度涉農統籌整合使用資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計劃。
二、推進擴繁增量
3.持續做好肉牛凍配改良,每年安排400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150萬元,向上爭取250萬元。按照每支凍精30元的標準,統一采購優質肉牛凍精,其中:28元為肉牛凍精采購費用,2元為凍精采購、儲存、運輸等業務費用。凍精分配到縣區供養殖戶免費使用,縣區做好凍精發放和使用管理,建立登記臺賬,利用張掖市肉牛繁育信息化平臺,健全母牛凍配、產犢等繁殖檔案。
4.開展肉奶牛良種選育和推廣。每年安排400萬元用于“張掖肉牛”新品種選育,其中市財政安排150萬元,向上爭取250萬元。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支持奶業企業開展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選育高產奶牛。每年向上爭取資金50萬元,肅南縣同步追加縣財政資金,支持“肅南牦牛”地方品種的遺傳資源保護、選育、擴繁和推廣利用。
5.立足“小群體、大規模”,由縣區依規統籌利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等項目資金,對其所轄養殖戶、專業合作社、養牛專業村予以扶持。
三、支持標準化發展
6.支持創建標準化示范場,向上爭取資金對當年創建的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和國家肉牛(奶牛)核心育種場予以支持。
7.鼓勵發展標準化集中育肥,對完成目標任務的縣區,積極向上爭取糧改飼、寒旱農業等資金進行支持。
8.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各具特色、適度規模的牛產業強鎮,對年度新增肉牛飼養量排名前20%的萬頭以上鄉鎮,由縣區制定政策標準進行扶持,并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產業強鎮項目。
9.支持建設活牛交易市場,每年安排150萬元,其中向上爭取120萬元,市財政安排30萬元,支持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在肉牛養殖集中區域,配套建設活牛交易市場各1個。
10.各縣區結合實際,建設一批水電路、圈舍等基礎設施齊備、收益能覆蓋本息的標準化養殖及精深加工園區,以“交鑰匙”工程形式,租賃企業或養殖場戶發展牛產業,政府通過回收租金實現收益。
四、鼓勵精深加工
11.市財政每年安排肉牛屠宰加工和奶制品加工扶持資金50萬元,鼓勵企業開展精深加工,其中:對肉牛屠宰加工企業,以年屠宰加工7000頭牛扶持資金10萬元為起點,每增加3000頭增加扶持資金5萬元,累計計算扶持資金不超過30萬元;對乳品加工企業,以年加工鮮奶4萬噸扶持資金10萬元為起點,每增加1萬噸增加扶持資金5萬元,累計計算扶持資金不超過20萬元。縣區根據各自實際,制定支持措施和標準,對肉牛屠宰加工和乳制品加工企業給予支持。
五、加強品牌營銷
12.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鼓勵生產經營主體培育創建品牌,對取得有機食品證書、地理標志證書、“甘味”品牌的經營主體進行扶持。縣區結合各自實際,予以追加支持。
13.縣區根據各自實際,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加強與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合作,開設張掖牛肉、張掖乳品品牌旗艦店、特產館,開展網絡直播銷售活動,拓寬品牌產品銷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14.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企業創新營銷場景,在省內外知名景點景區、機場、車站、星級酒店等地進行宣傳,充分體現張掖奶肉牛產品元素,著力打造張掖“牛名片”,叫響張掖“牛品牌”。
六、強化金融支持
15.以農業保險業務為切入點,實施“政銀擔保投”聯動支牧,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開展養殖用地、設施設備、活牛抵押貸款,拓寬融資渠道。擴大奶肉牛政策性保險覆蓋范圍,做到應保盡保。
16.市上每年評選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5家奶肉牛企業和20家合作社或家庭牧場,由市畜牧獸醫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張掖中心支行聯合授牌,鼓勵金融機構進行授信。鼓勵金融機構將符合條件的育肥牛貸款期限延長至2年,基礎母牛貸款期限延長至3年。
七、加大招商引資
17.充分發揮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招商專班作用,緊盯綜合實力強勁的國內外鏈主企業,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重點招引一批產品研發、精深加工、銷售貿易、智慧畜牧等產業鏈后端企業,努力補齊短板弱項。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招商政策,做好項目服務,推動項目建成見效。
八、促進信息化發展
18.鼓勵縣區和企業創新應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探索“物聯網+牛產業”發展模式,實現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推動生產、流通、消費有效銜接,用數字化賦能牛產業換擋提速。
九、穩定飼草供給
19.支持奶肉牛養殖場戶實施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建設、糧改飼等項目,推廣秸稈青(黃)貯、膨化、全混合日糧等技術,降低飼草料投入成本,提升養殖效益。
十、做好疫病防控
20.加強動物防檢疫體系建設,縣區根據實際將實驗室運轉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以種牛場、育種場和奶牛場為重點,對當年通過國家評估的無疫小區、疫病凈化場,以及通過國家和省上獸藥抗菌使用減量化達標的養牛場,由縣區予以扶持。全面推進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工作,對覆蓋比例超過20%的縣區,由縣區財政根據實際追加下年度防疫經費。
十一、做優服務保障
21.縣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合理規劃牛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保障奶肉牛養殖、屠宰加工、交易市場建設用地。全力盤活、有效利用空置牛場。自然資源、市場監管、住房建設、生態環境等部門在行政審批、規劃用地、注冊認證、環境評價等方面優先辦理手續。
十二、強化科技支撐
22.圍繞肉牛良種繁育、科學養殖、精深加工、疫病防控等關鍵環節,落實《張掖市人才支撐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若干措施》,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市縣兩級從省內外科研院校柔性聘用20名左右專家教授,建立牛產業專家智庫,每年組織開展2次以上產業指導、學術論壇等活動。
十三、激發人才活力
23.利用各類產業培訓資金,依托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等平臺,培養牛產業經營管理和實用技術人才。
各縣區要按照《政策措施》,結合實際,細化制定牛產業扶持政策,全力推進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張掖市加快推進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 鄉村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2025年)》政策解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