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2024年8月14日
★我市文物系統強化“四項措施”保障文物安全
★我市住建系統持續加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范運用
★民樂縣強化產業載體建設推動發展能級提升
【部門動態】
我市文物系統強化“四項措施”保障文物安全。??一是推進文物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不可移動文物安全直接責任公告公示制度,制作樹立安全責任公示牌350余塊,并對存在安全風險的長城點段實施圍欄保護。進一步加強縣區文物安全監管力量,不斷健全市、縣、鎮、村四級文物保護機制,確保文物安全工作日常化、科學化、規范化。二是落實文物安全管理制度。聯合市檢察院、市紀委監委制定《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協作配合辦法(試行)》,建立執法協作聯動等9項工作機制,推動文物行政執法工作提質增效。嚴格執行“市級半年檢、縣級季檢、單位月檢、部門周檢、崗位日檢”制度,落實文物安全“月報告”制度,強化文物安全監管。聯合市自然資源局在全省率先完成縣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兩線落圖”測繪工作,確保文物本體安全、周邊環境風貌完整。三是開展文物安全隱患排查行動。對全市58處縣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紀念館開展安全檢查,整改各類隱患問題24個。聯合市檢察院、市自然資源局、氣象、消防等部門,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長城保護檢察監督“回頭看”、礦山開采占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區劃專項排查整治等系列專項行動,持續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水平和應急能力,著力構建文物安全“大保護”格局。四是強化文物保護宣傳培訓。舉辦張掖市文物保護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培訓班,文物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進一步提高。開展形式多樣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和監督文物安全工作,文物保護“人人有責、個個盡責”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市文物局)
我市住建系統持續加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范運用。??一是加強培訓引導規范。組織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實操培訓,采取多種方式解讀學習省住建廳印發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作印發《張掖市住建系統辦理行政處罰案件指導手冊》引導執法人員掌握過罰相當、裁量適當等有關規定要求,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加強實踐探索和應用,持續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規范化水平。二是抓好裁量基準落實。根據市本級權責清單,梳理并細化因法律法規修訂、省級基準未涉及到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22項,印發縣區住建、城管部門規范運用。引導執法人員在辦理行政處罰案件過程中,將自由裁量基準規范運用到行政處罰案件辦理的集體會議研究、擬處罰告知、處罰決定審批等各環節,推動自由裁量基準在住建系統有效落實。三是注重行政執法實踐。及時研究分析住建領域各執法單位“首違不罰”“兩輕一免”等柔性執法制度落實情況,指導縣區住建、城管部門更多地采取行政指導、行政告誡、行政建議、勸導提示、責令改正、信用承諾等柔性執法方式,解決行政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案卷交叉評查、以查帶訓等方式,指導執法人員在分析研究案情時,綜合考慮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參照有關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作出適當的行政處罰決定,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和群眾的合法權益。(市住建局??褚建萍)
【縣區動態】
民樂縣強化產業載體建設推動發展能級提升。??一是健全機制,構建高效體系。制定印發《民樂縣優化營商環境1+17+4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等文件,完善落實領導干部包抓聯企業制度,協調解決企業訴求19個,爭引獎補資金1018萬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廣泛推行“極簡審批”模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一般工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至45個工作日,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二是引大培優,筑牢產業支撐。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和新型工業化“八大提升”行動,對外圍繞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等四大產業鏈,引進零碳戈壁農業、鉆探裝備制造等延鏈補鏈強鏈企業26家;對內以“三化”改造、升規入庫等方式,實施豐源薯業馬鈴薯雪花全粉生產線等“三化”改造項目3項,培育升規企業2戶。三是建強平臺,夯實承載基礎。大力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推進化工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公用管廊等16個項目建設,落實省外到位資金18.9億元,園區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承載能力有效提升。全面推進“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等改革,開工建設34項招商引資項目,盤活僵尸企業5戶、低效用地472.5畝,實現“騰籠換鳳”,經濟發展活力持續增強。(民樂縣政府辦??周志斌)
【要情信息】
●今年以來,我市按照“前茬穩糧、后茬增效”和“收獲一塊夏糧,跟進復種一塊飼草”的思路,大力推廣“小麥+飼用燕麥”高效種植模式,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與結構調整“雙贏”。截至目前,以臨澤縣、高臺縣為重點的綠洲農區已完成燕麥復種面積6萬多畝,預計每畝增收800元以上。(市畜牧獸醫局??宋福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