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農歷 年 [ 年 ]

              《中華家訓精編100則》之中華家訓·教子

              來源:張掖地方史志辦公室日期:2025-07-02

              子幼必待以嚴??子壯無薄其愛

              【原文】

              人之有子,多于嬰孺之時,愛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所為;無故叫號,不知禁止,而以罪保姆;轢同輩,不知戒約,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則曰小未可責。日漸月漬,養成其惡,此父母曲愛之過也。及其年齒漸長,愛心漸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惡,怒其小疵以為大惡。如遇親故,裝飾巧辭,歷歷陳數,斷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實無他罪,此父母妄憎之過也。愛憎之私,多先于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則徇其母氏之說,牢不可解。為父者須詳察此。子幼必待以嚴,子壯無薄其愛。

              ——(宋)袁采《袁氏示范》

              【譯文】

              一般有孩子的人,大多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溺愛而忽視了孩子的壞毛病,隨意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縱容孩子的壞行為。當孩子無緣無故地哭鬧時,父母不去制止,反而怪罪保姆沒有照顧好。孩子欺負了別人,父母不去批評勸說,反而怪罪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有人指出孩子的毛病,父母就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借口而加以袒護。這樣下去,孩子就養成了壞習慣,這全是父母溺愛的結果。等到孩子一天天長大了,父母的愛子之心沒有以前那樣強烈了,孩子稍微有一點過失,便引起父母極大的憎惡,并把孩子小小的缺點看成是很大的錯誤。遇到親戚朋友,便夸大其詞,歷數孩子的過失,并武斷地給孩子扣上不孝的惡名。其實孩子并沒有什么罪過,這全是父母胡亂厭惡孩子所造成的。這種極端的愛憎之情大多首先從母親那兒產生,做父親的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聽信孩子母親的話,并且不易改變。對于這一點,做父親的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認真分辨。孩子小時要嚴格要求,長大后也不應當削減對他的愛。

              ——選自《中華家訓精編100則》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 版權申明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中共張掖市委 張掖市人民政府 隴ICP備13000766號-2

              甘公網安備 62070202000150號 網絡視聽許可證2811617號 網站標識碼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