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農歷 年 [ 年 ]

              肅南縣司法局發揮職能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日期:2022-02-23

              為扎實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肅南縣司法局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工作優勢,下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法律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實行公證員、律師全天值班制度的基礎上,在各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開辟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普法宣傳、矛盾調解等公共法律“遠程視頻受理服務”窗口,通過高清視頻連線,基層群眾到就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即可與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對接互聯,由公證員、律師等專業人員通過遠程視頻形式,解答法律咨詢,為農牧民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實現網上咨詢法律問題、預約法律服務;協調優質律師資源擔任法律顧問,協助處理農牧村相關法律事務,組織律師對經濟活動、合同文書等進行法律體檢,及時發現問題,規避法律風險,護航農牧村經濟發展;建立“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長效工作機制,全縣102個行政村、3個社區全部配備法律顧問,覆蓋率達100%;深入開展法律援助“進村入戶解民憂”活動,變“坐診式”服務為“出診式”上門服務,努力打造鄉村法律服務品牌。2021年以來,通過“12348”法律服務熱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來訪咨詢、“遠程視頻受理服務”等平臺解答法律問題咨詢2326件。

              法治宣傳給力“鄉村振興”。以“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清單為抓手,緊密結合牧區實際,利用“三下鄉”“快樂老鄉”“鄉村文化藝術節”等有利時機,開展“法律進村入戶”活動,將適用的法律知識和現行政策送到基層農牧民群眾身邊,不斷增強村(社區)干部和農牧民群眾的法治觀念和依法維權意識,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鄉村振興發展法治氛圍。組建法律宣講團,通過“漫”說《民法典》、“新學期第一課”和“12·4”憲法宣傳月等系列活動,面對面向農牧民群眾開展有關法律法規宣傳、道德知識教育和村民自治知識講座,不斷提升農牧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能力,使農村干部群眾養成崇德尚法的良好習慣;以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為抓手,指導村(社區)開展“四議兩公開”工作,協助完善村級民主議事制度和重大決策程序,拓展村民參政議事渠道,依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服務基層選舉工作,整合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普法帶頭人、法律明白人、村(社區)網格員等力量,向群眾發放基層換屆選舉相關法律法規、黨章黨紀宣傳資料,舉辦基層選舉專題法治講座,動員群眾依法依規行使權利和監督選舉進程,為村(社區)“兩委”換屆營造了風清氣正的選舉氛圍。2021年以來,組織開展“送法下鄉”法治宣傳活動21場次,指導制定村規民約20件。

              化解糾紛搭力“鄉村振興”。豐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專項行動,探索化解矛盾糾紛“五級九天調解法”,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建立“調解員+在職黨員+政法干警”的“親親團”愛心調解模式,有效引導群眾依法化解矛盾、解決紛爭;開展網格下訪摸排活動,及時會診,對反映出的各類問題,及時研究對策,盡心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以“和”字為精髓,以“做到和氣,達成和解,實現和諧”為工作理念,進一步延伸調解工作觸角,充分挖掘和發揮網格長、民警、律師人熟、地熟、情況熟、業務精的優勢,打造了“任萍調解室”“姚志鵬調解室”“律師調解室”“警民聯調工作室”等特色,通過網格員、民警、律師及時掌握隱患、調解紛爭,努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公調對接、訴調對接、交調對接,援調對接,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社會多元化力量參與的矛盾糾紛聯調機制。2021年以來,全縣129個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處各類民間矛盾糾紛 575件,調處成功率達99%,其中多部門聯動調解的復雜疑難糾紛占糾紛總數的35%以上。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 版權申明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中共張掖市委 張掖市人民政府 隴ICP備13000766號-2

              甘公網安備 62070202000150號 網絡視聽許可證2811617號 網站標識碼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