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期:2025-07-12
臨澤縣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通過科技賦能“大棚經濟”,讓土地“四季生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鴨暖鎮古寨村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建設項目現場,數十名工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棚膜安裝、保溫系統鋪設等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這個項目是6月17日開始動工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把這幾棟棚的主體,還有保溫、太陽能集散熱系統基本上完成了,預計在7月15日左右完工?!表椖靠偣だ詈8唤榻B道。
鴨暖鎮古寨村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建設項目是今年該鎮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實施的重點工程,總投資576萬元,在新建16座日光溫室的同時,引入了由北京臥龍有限公司攜手甘肅農業大學團隊聯合研發的新型組裝溫室,不僅抗災能力遠超傳統土棚,更是在保溫與能耗控制上實現突破,科學設計的高跨比大幅提升采光效率,配合內置的太陽能散熱系統,可源源不斷為溫室供能,形成“高效采光—穩定保溫—低耗供能”的閉環體系,從結構設計到能源利用全方位彰顯現代農業科技的創新力量。憑借堅實的科技支撐,基地在后續產業發展方面也將展現出令人期待的新突破。
“基地建成后,采取村‘公司+訂單+基地’的經營管理模式,以育苗、果蔬種植為主,第一茬1-4月份以蔬菜育苗為主,第二茬7-10月份,引進技術成熟生長周期短產品附加值高的網紋蜜瓜,預計10月中旬即可上市銷售,第三茬于春節前上市,在11月中旬至1月下旬種植反季節蔬菜經濟作物,通過三茬種植,單棚收入預計可達到3萬元,村集體可實現增收48萬元。”鴨暖鎮古寨村黨總支副書記王佳說。
與此同時,鴨暖鎮張灣村現代農業新品種育苗基地二期項目正緊鑼密鼓的推進中。該項目總規劃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計劃分三期建設。2024年,已建成5座雙面鋼架拱棚,2025年續建6座雙面鋼架拱棚、2座日光溫室,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后續計劃修建3000立方米的冷鏈保鮮庫1座,致力于打造集“種苗繁育、特色種植、富民增收”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平臺。
“二期項目是6個鋼架拱棚兩個日光溫室,鋼架結構已經建設完工,正在安裝棉簾和棚膜,兩座日光溫室鋼架結構已經全部安裝完畢,預計在7月底所有二期項目的工程全部能竣工完成投入使用?!兵喤倧垶炒妩h支部書記閆自明說。
據閆自明介紹,采用雙面鋼架拱棚與日光溫室組合建造,可依季節和種植需求靈活調整功能分區,既提升土地單位產出,又為種苗錯峰移栽提供科學規劃空間,實現了空間高效利用與環境精準調控的雙重突破,也使土地產
臨澤:科技賦能 設施大棚托起鄉村振興夢
臨澤縣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通過科技賦能“大棚經濟”,讓土地“四季生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鴨暖鎮古寨村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建設項目現場,數十名工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棚膜安裝、保溫系統鋪設等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這個項目是6月17日開始動工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把這幾棟棚的主體,還有保溫、太陽能集散熱系統基本上完成了,預計在7月15日左右完工?!表椖靠偣だ詈8唤榻B道。
鴨暖鎮古寨村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建設項目是今年該鎮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實施的重點工程,總投資576萬元,在新建16座日光溫室的同時,引入了由北京臥龍有限公司攜手甘肅農業大學團隊聯合研發的新型組裝溫室,不僅抗災能力遠超傳統土棚,更是在保溫與能耗控制上實現突破,科學設計的高跨比大幅提升采光效率,配合內置的太陽能散熱系統,可源源不斷為溫室供能,形成“高效采光—穩定保溫—低耗供能”的閉環體系,從結構設計到能源利用全方位彰顯現代農業科技的創新力量。憑借堅實的科技支撐,基地在后續產業發展方面也將展現出令人期待的新突破。
“基地建成后,采取村‘公司+訂單+基地’的經營管理模式,以育苗、果蔬種植為主,第一茬1-4月份以蔬菜育苗為主,第二茬7-10月份,引進技術成熟生長周期短產品附加值高的網紋蜜瓜,預計10月中旬即可上市銷售,第三茬于春節前上市,在11月中旬至1月下旬種植反季節蔬菜經濟作物,通過三茬種植,單棚收入預計可達到3萬元,村集體可實現增收48萬元?!兵喤偣耪妩h總支副書記王佳說。
與此同時,鴨暖鎮張灣村現代農業新品種育苗基地二期項目正緊鑼密鼓的推進中。該項目總規劃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計劃分三期建設。2024年,已建成5座雙面鋼架拱棚,2025年續建6座雙面鋼架拱棚、2座日光溫室,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后續計劃修建3000立方米的冷鏈保鮮庫1座,致力于打造集“種苗繁育、特色種植、富民增收”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平臺。
“二期項目是6個鋼架拱棚兩個日光溫室,鋼架結構已經建設完工,正在安裝棉簾和棚膜,兩座日光溫室鋼架結構已經全部安裝完畢,預計在7月底所有二期項目的工程全部能竣工完成投入使用?!兵喤倧垶炒妩h支部書記閆自明說。
據閆自明介紹,采用雙面鋼架拱棚與日光溫室組合建造,可依季節和種植需求靈活調整功能分區,既提升土地單位產出,又為種苗錯峰移栽提供科學規劃空間,實現了空間高效利用與環境精準調控的雙重突破,也使土地產出效益達到最大化。
“2024年的一期項目5座大棚完成后,進行了育苗,西紅柿的種植,每個棚的畝保價格都在9萬元,老百姓一個棚的純收入都在6萬元,對老百姓產業增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二期項目的6個雙面拱棚和2個日光溫室建成以后,對育苗基地的做大做強有一個大的發展,帶動周邊幾個村的老百姓種植結構調整,增收這一方面有一個大的提升,兩期項目建成以后,為我們村集體的集體經濟每年能增加20萬收入?!兵喤倧垶炒妩h支部書記閆自明說。
以科技為筆,以設施大棚為卷,臨澤縣描繪出一幅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增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一個個項目的落地生根,不僅讓土地釋放出“四季生金”的潛能,更通過科學種植模式和產業鏈延伸,為鄉村發展注入持續動能,讓鄉村振興的夢想在田間地頭穩步照進現實。
出效益達到最大化。
“2024年的一期項目5座大棚完成后,進行了育苗,西紅柿的種植,每個棚的畝保價格都在9萬元,老百姓一個棚的純收入都在6萬元,對老百姓產業增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二期項目的6個雙面拱棚和2個日光溫室建成以后,對育苗基地的做大做強有一個大的發展,帶動周邊幾個村的老百姓種植結構調整,增收這一方面有一個大的提升,兩期項目建成以后,為我們村集體的集體經濟每年能增加20萬收入?!兵喤倧垶炒妩h支部書記閆自明說。
以科技為筆,以設施大棚為卷,臨澤縣描繪出一幅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增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一個個項目的落地生根,不僅讓土地釋放出“四季生金”的潛能,更通過科學種植模式和產業鏈延伸,為鄉村發展注入持續動能,讓鄉村振興的夢想在田間地頭穩步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