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甘肅省民樂縣西南部,13.29萬畝黑河水系蜿蜒成鏈,13.58萬畝林區萬木爭榮。近年來,民樂縣公安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高點謀劃、高位推進、高標落實,深耕生態警務,統籌推動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切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一幅天藍水清、綠意盎然的生態畫卷在祁連山北麓徐徐展開。
聯勤共治?織密保護“一張網”
“以前護林靠‘單打獨斗’,現在聯勤機制讓我們‘攥指成拳’。”站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河口核心區的海潮壩生態警務室,民樂縣公安局順化派出所民警馮玉華指向遠處正在開展聯合巡查的執法隊伍說。這個今年成立的警務室,已成為統籌保護黑河水系和林區生態安全的“中樞神經”。 海潮壩生態警務室的成立,打破了過去“林草管林、水利管水、公安管案”的碎片化治理模式。民樂縣公安局聯合林草、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8個職能部門,共同建立聯勤機制,將“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本土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今年以來,他們開展聯合巡查6次,覆蓋3.24萬畝林地、9.44萬畝草地、0.16萬畝濕地及水域岸線,排查整改安全隱患3處,調處水事糾紛1起。
智慧警務?激活治理“新引擎”
清晨的陽光灑在祁連山北麓,民樂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民警朱祥輕點操作臺,一架警用無人機從大河口保護站騰空而起。高清攝像頭掠過林海,實時畫面同步呈現在民樂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大屏上。這是民樂公安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的日常場景。
民樂縣公安局以建立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引領,精心打造“前端感知+智能研判+精準處置”的智慧生態警務系統。他們通過整合祁連山大河口保護站的高清攝像頭、縣林業和草原局的監測點位及草原火災監控設備,實現“一屏觀全域”,同時投入使用警用無人機,構建“無人機巡航+地面傳感器+視頻監控”的空地協同網絡。
“過去巡邏天不亮就得出發,天黑才能回來,現在通過無人機就能完成大范圍巡查。”朱祥介紹,無人機搭載的多光譜相機可識別0.5平方米的異常熱源,熱成像設備能在夜間捕捉2公里內的活動跡象,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警”的轉變。2024年以來,民樂縣公安局通過科技手段累計發現并處置違規用火、盜伐林木等線索7條,涉生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42%。
嚴打犯罪?筑牢安全“防護盾”
為守護祁連山生態環境,民樂縣公安局緊盯盜伐林木、非法狩獵、危害野生動植物、占用農用地等突出問題,并開展專項行動。今年6月,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通過群眾舉報線索,成功破獲非法狩獵案件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當場查獲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死體6只。“我們堅持‘打源頭、斷鏈條、追責任’,堅決斬斷非法利益鏈條。”民樂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教導員王明星說。
民樂縣公安局始終保持對涉林涉野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強化行刑雙向銜接、信息互通共享、案情會商研判等機制,與林草、生態環境等部門建立“每周聯席會議、每月聯合督查”制度。他們針對農貿市場、夜市、燒烤店等重點場所,不定期開展“地毯式”排查,今年已檢查餐飲場所87家次。“現在客人打聽‘野味’,我都主動宣傳生態保護政策。”南豐鎮一農家樂老板說。
夏日的風掠過海潮壩林區,松濤聲與鳥鳴聲交織成曲。從“人巡車跑”到“空天智防”,從“單兵作戰”到“全民共治”,民樂公安的生態警務實踐,正在祁連山北麓書寫新的綠色生態答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